初一下册数学证明(精选多篇)

时间:2024-10-22 17:01:16
初一下册数学证明(精选多篇)[此文共4654字]

第一篇:初一下册数学证明

初一下册数学证明

应该还有这两个条件吧:点e是cd的中点,点g是bf的中点。

如果有,证明如下:

证明:连接be、fe,

因为db⊥ac,点e是cd的中点,

所以在rt△cbd中,be=ce=de,

又因为cf⊥ad,点e是cd的中点,

所以在rt△cfd中,ef=ce=de,

则be=ef,则△bef为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点g为bf的中点,

所以eg⊥bf,

即eg是bf上的垂线。

2

∠a+10=∠1,∠b=42,∵∠a+∠b+1=180∴∠a+42+∠a+10=180∴∠a=64∠1=74又∵∠acd=64∴延长dc到e,∴∠bce=180-∠acd-∠1=42=∠abc∴ab‖cd

3学校将若干个宿舍分别配给七年级一班的女生宿舍,已知该班女生少于35人,若每个房间住5人,则剩下5人没处住;若每个房间住8人,则空一间房,并且还有一间房也不满,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女生?

设有x间宿舍,y名女生。5x+5=y①8(x-1)>y②把y=5x+5代入②中,8(x-1)>5x+5即3x>13x>4.3当x=5时,y=30,符合题意。当x=6时,y=35,已知该班女生少于35人,不符合题意。x>5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有5间宿舍,6名女生

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

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7,15,8(b)1/3,1/4,1/5(c)4,5,6(d)3,7,11

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5,12,13(b)5,12,7(c)8,18,7(d)3,4,8

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dc=de(b)∠adc=∠ade(c)∠deb=90°(d)∠bde=∠dae

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

(a)12(b)10(c)8(d)5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mn(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aob

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2对(b)3对(c)4对(d)5对

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125°(b)135°(c)145°(d)150°

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125°(b)135°(c)145°(d)150°

12.如图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ac=de(b)ab=df(c)bf=ce(d)∠abc=∠def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

1.在rt△abc中,∠c=90°,如果ab=13,bc=12,那么ac=;如果ab=10,ac:bc=3:4,那么bc=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3.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

4.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a=50°,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o相交于o。则:∠boc=

5.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0<α<90°(b)α<90°(c)0<α≤90°(d)0≤α<90°

6.如图已知:△abc≌△dbe,∠a=50°,∠e=30°

则∠adb=度,∠dbc=度

7.在△abc中,下列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a)如果∠a=∠b,那么ab=ac

(b)如果∠a=∠b,那么ab=bc

(c)如果ca=cb,那么∠a=∠b

(d)如果ab=bc,那么∠b=∠a

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9.等腰△abc中,ab=2bc,其周长为45,则ab长为

10.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逆命题是:

其中:原命题是命题,逆命题是命题。

11.如图已知:ab‖dc,ad‖bc,ac、bd,ef相交于o,且ae=cf,图中△aoe≌△,△abc≌△,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对。

12.如图已知:在rt△abc和rt△def中

∵ab=de(已知)

=(已知)

∴rt△abc≌rt△def(________)

13.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4.如图,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136°,则=度。

1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度

16.在等腰rt△abc中,cd是底边的中线,ad=1,则ac=。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那么它的高为。

1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腰上的高为2,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30°(b)120°(c)40°(d)30°或150°

18.如图已知:ad是△abc的对称轴,如果∠dac=30˚,dc=4cm,那么△abc的周长为cm。

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垂足为d,如果∠a=40˚,那么∠bec=;如果△bec的周长为20cm,那么底边bc=。

20.如图已知:rt ……此处隐藏958个字……

解不解不等式的诀窍

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1

x>2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4

x<-6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初一数学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

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

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

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

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

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

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

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

都得0。 mì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

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

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

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

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

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

(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

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

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

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第五篇:初一数学下册计算

?yz??13,?3(x?y)?4(x?y)?4,??23?1、解方程组:(1)?(2)?x?yx?y ??1.?y?z?3;?26???34

2.(1)解不等式3(x+1)<4(x-2)-3,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3(1?x)?2?5x,?(2)解不等式组?x?2 ?2x?1.??3

?3x?2y?m?13.已知方程组?,m为何值时,x>y? 2x?y?m?1?

《初一下册数学证明(精选多篇)[此文共465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