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时间:2024-10-28 19:38:50
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此文共8685字]

第一篇: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14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4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14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14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1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优秀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优秀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阿克苏柯坪县阿拉玛村农民白克尔.沙依提同志 为人实在,憨厚善良,尽显农民本色的简朴着装下散发出泥土的温馨,让人一见就觉得亲近,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丝丝微笑,流露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这就是玉尔其乡阿拉玛村的一位农民白克尔.沙依提同志,阿拉玛村中共正式党员,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2014年,通过县里安排部署,在我村建立了红枣基地,他带头村里的群众,首先在自己的25亩地全部种上了红枣,当了村里的模范,他在这期间积极参加了县﹑乡以及村里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参观活动,决定在红枣业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通过观看村远程教育 ……此处隐藏3797个字……“养猪是需要技术的,像猪舍温度、饲料的营养搭配等环节都要讲究科学性”。在幼猪保育室,xxx说,传统喂食的饲料简单,肉与料的比例较低。2014年,他去北京一个国家级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交流饲料搭配技术时,对方说他配置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平衡,并给了他一份猪饲养标准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置的饲料与该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xxx当时对这样的配方无法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要求去做了。这样做下去,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肉与料的比例提高,猪的体质和成活率都提

高了,医药成本降低,每只猪增加100元~130元的收入。目前,他的养猪场里有优良母猪350头,后备种猪40头,年出栏量7000余头。

“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让乡亲少走弯路”

有了致富路,应该带动乡亲一起走。为此,xxx无偿为乡亲提供养猪前的准备、养猪中的技术等系列服务。目前,凤泉区已有300多户农民和他一起走上养猪致富路。

常福平是被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之一。他说,从购买风机等养猪设备开始,一切都是在xxx指导下进行的。有了带路人,他在管理方面很快就上了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少走了很多弯路。“xxx人很热心,口才也好。对于饲养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及时帮助我们解决,讲起来也容易明白。”常福平说。有一次,猪仔断奶后就开始拉稀,他便打电话求教于xxx,xxx很快来到他家的猪场,从饮水、配料、加药方面教给他方法,很见效。

翻看着xxx的荣誉证书,记者发现,自2014年起,他先后获得了市优秀乡土人才、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今年8月,他又荣获市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xxx说,目前,他建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下一步就是完善沼气设施,为村民供气,既是废物利用,又可以节约能

xxx,男,40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目前,

xxx所领导的该场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内大型养猪场接近,核心种猪群已基本上和国内最新品种同步,理念和国内最新管理理念接轨。他加强了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依托和合作。在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蓄病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教授、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步步为赢、薄利生金。他在养猪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同行业的好评。

目前,该种猪场已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300多户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该种猪场存栏达8000余头,销售价格在豫北地区同行业中名列榜首,成为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一面致富旗帜。该场的种猪和商品猪由于猪瘦肉率和产肉率高而畅销全国各地。 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五好家庭”、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杰出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新乡市优秀乡土人才、新乡市市级“农民致富能手。

全国养猪行业近来陷入低谷,然而,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xxx却独树一帜,把养猪事业搞得红红火火。xxx1996年以养殖3头母猪起家,经过几年打拼,养殖规模达到50头时,开始创建猪场,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技术贫乏,一度亏损。但他没有气馁,从新华书店买来了大量养猪方面的科技书籍和教学光盘,学习钻研,打地

铺住猪舍,边干边细心观察,注意积累经验,终于掌握了基本的养猪技术。

2014年,xxx去北京一个大型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探讨饲料调配技术问题时,对方说他配制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均衡,并给了他一份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制的饲料与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xxx当时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说明去做了。结果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饲料报酬提高了,猪的体质好了,成活率提高了,医药成本也降低了,每只猪平均比原来增加100~130元的收入,猪场当年实现赢利5万元。

2014年春,xxx先后到北京“顺鑫农业种猪选育场”等知名的优秀种猪场,引进美系大白、美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猪60头,并扩建了标准猪舍,使猪场的总资产达到150万元。由于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掌握不够,种猪场当年亏损近10万元。xxx进一步感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他再次到北京种猪场学习、求教,较全面地掌握了新品种猪的养殖技术。随后,他又多次参加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及国内知名饲料公司举办的技术讲座,娴熟地掌握了饲料配制技术。

由于努力学习、积极进取,xxx的养猪事业不断发展。2014年,他先后到广东、湖北等地调查,又引进部分名优种猪,使

养猪场能繁母猪达到200多头,存栏猪达到2014余头。2014年,他投资50万元,引进了一批养猪新设备。2014年,创办猪——沼一体化良性农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了1000米3的沼气池,使猪场和附近村民都用上了沼气。2014年,猪场发展壮大到拥有能繁母猪500头,总资产达600万元。

就在xxx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内养猪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和猪价的低落,造成了养猪行业普遍亏损。对此,xxx并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他深深地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xxx积极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合作,将他们的科技成果变为自己的优势,从省畜牧局种猪中心引进了价值6000元1头的优良品种猪8头,起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效果,养殖的种猪畅销到周边多个地区,在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4年,xxx又(请你继续关注wwW.)到国内几家著名的种猪育种单位学习、引种,扩大生猪优良基因的培育,增加了养猪的科技含量,猪场发展到存栏生猪6500头的规模,年销售优质种猪和商品猪达到7000头。

2014年8月,xxx又从上海“祥欣种猪场”引进9头价值7万元的优良美系种猪,为他的种猪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他不断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每当国内有召开养

猪方面的论坛会他都争取参加,跟同行交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指导自己的养猪实践。

xxx致富不忘乡亲,坚持为附近购买他种猪的养殖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带动他们共同致富。西鲁堡村村民常福平是被他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之一,他说,自己一开始养猪就是在xxx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了带路人,管理方面很快就上了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少走了很多弯道。2014年10月,获嘉县沙窝营村村民张永升在xxx的种猪场购买了两头价值1万元的种猪,在返回途中,由于发生意外,1头种猪死亡。张永升当时流着眼泪给xxx打电话说:我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1万块钱,结果5千块钱一下没了,一家人还要靠种猪挣钱生活呢!看到客户的不幸,xxx当即决定,无偿再送给张永升1头种猪。

目前,xxx的种猪场存栏生猪近万头,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养猪致富影响一方,带动了周边地区400多个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他的猪场出栏的生猪由于瘦肉率和产肉率高而畅销全国各地。xxx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依靠科学技术,增加养殖收益,带领更多的养猪户致富。

《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此文共868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