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典礼致辞多篇

时间:2025-03-01 08:37:40
研究生典礼致辞多篇[此文共9259字]

[摘要]研究生典礼致辞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作为清华大学的一个学院,清华经管学院传承着清华的百年文化传统,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气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质,“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办校风格,以及“探求真理、追求卓越”的清华人精神,每一条都不仅属于清华,也属于清华经管学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研究生典礼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研究生典礼致辞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在这个值得我们终生纪念的日子,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祝贺在座各位同学顺利毕业并将获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并向你们在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为维护学术尊严所做的细致、严谨、扎实并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也谨代表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向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付出辛苦努力的全体研究生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昨天,我在这里送别了3多名本科毕业生,今天又将在这里与你们6余名研究生挥手话别。虽然两个月后,就会有一大批新同学走进北大,住进你们曾经住过的宿舍,虽然那会带给我新的激动和喜悦,但你们的离开留下的时空中的空白,仍然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无法替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你们有的同学在北大学习了两三年,有的六七年,有的达到了九年、十年。无论时间长一些,或是短一点,你们都已经给母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以后,你们在课堂,在实验室,在行进的路上,默然肃立,你们走出图书馆,到三角地捐出自己的买书钱或伙食费,有的同学甚至参加了医疗救助或心理救援队赶赴灾区。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你们作为鸟巢国家体育场馆、北大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赛事的志愿者,在长达数月时间里,不辞辛苦,连续作战,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为人民赢得了友谊,为北大赢得了声誉,为自己赢得了社会的信赖。从此,“鸟巢一代”成为8后的代名词,成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佐证,成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声明。虽然你们自我调侃:“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但我相信,在北大的这些年,你们不仅完成了学术训练,通过了论文答辩,你们还以对责任的担当,证实了你们飞扬的青春、闪光的岁月,在任何时候,都并不只是一个曾经的“传说”!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如今,完成了毕业答辩,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能够异常深刻地感受到大家对母校的眷恋。这几天,我看见好多同学穿着学位服,顶烈日、冒酷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校园里拍照留念,我看到你们从未名湖拍到博雅塔,从体育馆拍到西校门,走走停停,依依不舍,恨不得把每一位先生、师长、好友、同窗,乃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拍入画面。我也有幸在路上被“劫持”了数次,充当了几次“道具”,我希望“劫持”我的同学将来多洗出一张送给我或电邮给我。我想作为校长,作为老师,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收藏。在离开北大的日子里,你们能带走的也许就是这些曾经的影像,你们无法带走母校的一草一木,但我相信,那爱国为民的风骨,科学民主的气度,兼容并包的胸怀,改革创新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你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仍然可以在心灵深处无限次地追忆,因为这里是精神的家园,这就是精神的魅力!

北大有北大的精神,社会有社会的风俗习气。离开北大,融入社会,北大精神归依何处?社会风气如何看待?我想,和本科生相比,你们有过一些阅历,多了几分成熟,你们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相信你们有时也会左右矛盾,或者说叫做“纠结”。不过,我这里也没有准备解决“纠结”的良方。昨天我从世界杯说起,和本科生探讨了人生问题,我想今天我们一起继续从世界杯中寻找启示。

又是一届荡气回肠的世界杯!即将巅峰对决,即将烽烟散尽。坦白说,我是一个“伪球迷”,我没有时间看上一场完整的比赛。但我内心,始终梦想国足能够争雄世界杯,笑傲绿茵场。我相信这也是你们当中很多真球迷的渴望。但是一道假球黑幕却一时间让我看不到梦想的光。足球或者说体育,本有其超越民族种族的精神和价值,如果屈从于造假的习气和潜规则的流俗,那么世界杯终将渐行渐远。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绿茵场上的运动员,如果放弃本应执着的追求和耿介不阿的操守,屈从于造假、剽窃、仿冒的恶俗,那在科技、教育、人才的赛场上,我们终会看到,创新将离我们更远,公平将离我们更远,文明将离我们更远;在国与国的竞争中,我们的强国之梦也将渐行渐远。我们常常在“山寨”中自娱自乐,但我也希望“山寨”仅是你娱乐的方式而不是更多。

因此,当一种风气开始侵蚀社会的肌体,当一种流俗已经遮蔽了人们的希望和梦想,我希望你仍然记得,“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如果造假成为一种习惯,你仍然不会放弃科学求真的精神,如果潜规则成为一种显规则,你仍然坚持法制的理念和原则。“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需要传承,也要在传承中改进和创新。改变社会流俗,引领社会风气,这也注定是我们北大人义无反顾的担当、责无旁贷的使命!

移山填海易,移风易俗难!引领风气,也许需要你们一生的追求与奋斗,而不是一时的摇旗呐喊,不是一时的愤世嫉俗。离开北大,你们就是散落在祖国各个角落的一粒沙、一滴水,只有当你融入了你生活的那片土壤,你了解了那里,你爱上了那里的人们,你倾听了他们的希望,你梦想着他们的梦想,你才可能和他们一起破除愚昧、破除陈腐、破除固执、破除偏见,引源头活水,开风气之先!你们可以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但首先你必须选择一个角落,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家宝总理在五四青年节为北大学子手书“脚踏实地”的深意。在今天的典礼后,每位同学都将获赠一份母校为你们准备的纪念品,这是一本书,书名叫《西部放歌》,写的是3位北大校友扎根西部,创业奉献的点滴事迹,相信你们读后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会有一些新的感悟。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我欣喜地看到,我们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到西部去建功立业。我相信你们脚踏实地的努力,将为你们实现心中的信念和梦想点燃希望之火,我相信,若干年后,你们将在基层、在西部建立起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青春的业绩与功勋!

研究生典礼致辞2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要对在座的学弟学妹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清华学子。20x年前盛夏的北京火车站,在火车汽笛的冲天长鸣中,我离别清华、离别恩师、离别同学,怀着扎根边疆、建设家乡的雄心和对亲人、对故土的眷恋,回到生我养我的内蒙古。万没有想到,20x年后的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校,站在这庄严的讲台上,向同学们汇报毕业以来的工作历程和人生感悟。

1991年,我从电机系毕业后,抛开京城繁华,来到包头供电局。当时,我没有想过未来事业的发展,没有 ……此处隐藏4311个字……上专业课的时候,x老师给出了一道命题作文《站在x殿堂的大门外》。那时,我们像初入军营的许三多,站在x学院的校园里,却面对全然陌生的法律,是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抬臂迈腿,跨出这艰难的一步。这一刻后,注定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永远将流淌法律人的血液。感谢把无知的我们领进法学大门的老师。

研究生这三年,是我们紧张而充实,飞速成长的三年。我们把一次次精彩的记忆压缩成相册里一张张有故事的图片。在我们身上已经不再有初入法学殿堂的迷茫与不安,在课堂上我们一次次头脑风暴,像所有执着的法律人一样,追求理性、正义、自由和公平。在模拟法庭上,张弛有度,唇枪舌剑,展示着我们的专业素质。在一本本厚重的法学印刷品上,烫上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凝结了我们学习和实践的结晶。我们不再单纯的向老师索取知识,而是更多的思考;不再刻板的研究法律条文,不再局限于过往的案例,而是紧跟时事,考量法律与社会真实的契合度,寻求对法律和法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为x学院的法律人,我们也不再单纯的学习法律,而是找准经济和法律的结合点,尝试用经济的方法解决法律的问题。

再回首,我们的青春岁月已然烙上了x学院的印记,点上了法学的色彩与凝重。虽然学习了七年法律,但我仍惶惶,深感自己在精深博大的法学瀚海中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深怕自己不适宜的言行会玷污法律人的形象。所以我承荀子之言,日参省乎己,希望能心知明,而行无过。在自由和理性光辉的照耀下,成为真正的法律人。如今,我已经无法忆起当初如何完成戚老师那道作文题,不知道今天即将走出校园奔赴各个岗位的我们,用这些年的辛苦与执着完成的答卷,老师您是否满意。

这三年,我们作为个体在成长,同样也见证了法学院的壮大。法学院有了更多声名显赫,钻研学术却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师长,有更多名校毕业的优秀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成为我们的学友,有更多知名人士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学业,鼓励我们奋进、踏实的走好这艰辛漫长道路的每一步。无论是今天即将与x挥别的我们,还是日益壮大的法学院,都像做了333个腹部绕杠后许三多,经历了辛苦的付出和无以名状的痛苦、挣扎,之后便是成长,是飞跃。

我们在x学院,已由嗷嗷待哺的雏鸟长成了可以搏击长空的飞鹰,正背起满满的行囊准备冲向各个领域的老a。今天,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在x学院的舞台上闪耀,最后一次在法学院的怀抱中呢喃。但我们承诺,我们会坚持正义的信仰和对自由的追求,坚强而乐观的开始全新的旅程。

谢谢!

研究生典礼致辞5

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朋友们:

又到了毕业季,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获得博士学位的322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的2218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向辛勤支持你们求学的家长家属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也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论文获奖者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毕业之后,同学们即将奔赴祖国和世界各地,很多同学们选择工作,也有很多同学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借此机会,我想向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你们获得更高的学位或者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到母校工作,为母校发展贡献你们的智慧力量。我们承诺,学校将为你们施展聪明才华提供国内大学最好的环境条件和事业舞台,欢迎和期待着你们的归来。我校有着非常光辉的发展远景,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我相信,若干年后当你们再次回到母校,你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毕业之际,同学们在欢歌笑语中依依离别,在充分享受经过几年辛勤奋斗获得的幸福成就之时,也要认真思考人生的道路和未来的事业。毕业是人生的新起点,面向未来,我们应当牢记什么,应当坚持什么,将走向何方,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刚才许惺同学在发言中谈到一句话:绝不能选择平庸。这句话代表了我的心声,也讲出了我对同学们的期望,我们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我对同学们的希望是:追求卓越,这是我为同学们所上的最后一课的主题。

追求卓越,意味着人生需要一种努力超越的目标,一种奋发有为的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生所选择的目标、所持有的态度、所秉承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事业的道路上能走多远,能飞多高,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大学的灵魂在于追求卓越。作为这样一所具有辉煌历史和远大愿景的大学的毕业生,同学们应当把追求卓越作为生命的精神高度,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作为事业的标杆理想。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成就卓越的目标,需要追求卓越的信念来支撑,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来实现。今年学校开展“科研成果进社区”活动,最新的科研成果走进同学们的餐桌,大家都品尝到“西农979”优质小麦做出的馒头。大家可否知道,“979”品种的背后是王辉教授连续十几年心血汗水的结晶。最近陕西省委副书记胡和平同志来校调研,在育种试验田里见到了王辉教授,王老师的皮肤晒得跟一个老农一样黝黑。其实,黝黑的皮肤正代表着他所追求的事业的高度,代表着他让全天下人能吃饱饭的梦想,代表着他根植于内心的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作物学界有个很特殊的现象,优秀的育种家都很长寿。伟大的育种家庄巧生院士今年将迎来百岁华诞,而庄先生的导师金善宝院士活了103岁。育种家们心中都有一种信念:培育出更高产、更抗逆、更好品质的品种,让明年的收成超过今年的收成。他们永远追求着更高的目标、更好的品种,永远怀着希望,永远期盼着并创造着未来。不断超越、追求卓越已经成为他们的人生信仰、精神支柱。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信念;人可以什么都放弃,但是不能放弃追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做出什么样的事业选择,我们唯有坚守卓越的信念,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几年来,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体验和感悟着这所大学的文化。最近,很多老师的举动让我很感动。一些导师为学生的学业感到很焦急,他们找到我,跟我交流一个多小时,商量如何帮助因某些问题无法按期毕业的学生解决困难。这些导师是值得我们由衷尊敬、真心爱戴的负责任的好老师,他们的言语行动正传播着一种大爱的理念,体现着对学生、对学术、对学校的高度责任感,也是我们所倡导的追求卓越的精神的重要内核。道理不言自明,没有大爱的教育,没有责任感的人生,我们所追求的将是失去灵魂的卓越。

2019年1月6日x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这是x对科技工作者们的要求,也是我对全体同学们的期望。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过程,同学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你们去创造。我希望,无论同学们身在何处、身就何业、身居何职,都能始终自觉地以追求卓越的精神,自信自强地创造人生的未来!

祝愿你们未来光明、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研究生典礼致辞多篇范文。

《研究生典礼致辞多篇[此文共92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