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激活课堂 提高实效
2018--2019学年,我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经过师生的努力,成绩独占鳌头。回顾一年的教学,酸甜苦辣全都尝过,但我坚信了一个道理“只要平时训练落实到位,就不怕它东西南北中”。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吃透课标教材,以目标引领教学
要上好课,首先要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目标引领教学活动,采取灵活的教法落实目标。例如在讲述《话说地球》这一课时,通过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美丽。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着。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貌上的全面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层层递进和整体的把握,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的艰辛和执著。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调查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让学生感知地球两级的严寒、干燥、风暴、生物等自然情况,为了解人类对两级的探索做好铺垫。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两级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二、结合实际激活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实践性是新材料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案例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运用好这些案例,使课堂生动起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至关重要。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而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就能达到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生活的目的。如在讲《呵护我们的生命》时,用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使同学们感受到生活处处需要帮助,需要相互关心。引用案例要客观真实,应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则会使学生对有些观点道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讲《我们是集体的主人》这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大家非常关注的卫生管理方面的一些事例,让学生找出身边的榜样学习,也找出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让大家结合自身讨论如何改正。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增强了学生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问,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和身边的现象中提取问题素材。如在教学《伤心的地球母亲》一课,可以先让学生去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工厂里的垃圾都是怎样处理的?工厂里的污水都流到哪里去了?然后学生分组探究问题,引入地球的伤心事,再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问题探究法,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来源就在身边,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培养团队精神,强化评价机制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 自高效课堂实施以来, 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强化评价机制,使组员共荣辱、共进退。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把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分四块,课前收集、课堂表现、作业速度、作业质量,每一课上完后对组内学生的四块进行小组评价,若四块都完成得四颗智慧星。 就拿作业来说吧:原先我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一星期交不上来,也不知道是谁没有交,现在我向每组要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上交的小组不得智慧星,每学期末得智慧星最多的组为第一名,全班8个组,前四名学期末加分,后四名学期末减分,根据名次不同加减分不等,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成绩我给学生宣读的是:考试分加减平时分。表现好的小组得分可超过满分,每次开家长会部分家长也反映这个方法不错。
教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继续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