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绩效管理提纲(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20 08:37:51
企业文化绩效管理提纲(精选多篇)[此文共11608字]

企业文化论文

——绩效考核方法应以人为本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080160

姓名:黄懿峰

绩效考核方法应以人为本

【摘要】企业在现代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绩效考核方法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企业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相互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以人为本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能够激励员工,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更有认同感。

【关键词】企业文化,绩效考核方法,以人为本。

近年来,一项权威调查表明,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4.2年,优秀企业为29年,民营企业为2.9年,跨国企业为11.5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为41年,卓越企业为108年。通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寿命有重大的影响。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支撑其自身的发展壮大。

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了。但是企业文化的内容较为抽象,较难具体化,而企业绩效考核则正好能够弥补企业文化这个不足之处。将企业文化和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企业的每个角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和绩效考核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开展绩效考核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帮助企业往既定的目标发展,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的绩效考核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和绩效考核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也使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对整个企业起着指导作用,也不免对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指导性作用,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应该有和它匹配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同样,企业文化也指导着员工的行为。员工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差异都会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上,员工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地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企业价值观,才能完成工作业绩而获得嘉奖、晋升等机会。同时,企业文化是高度抽象,涵盖了整个企业的目标,比较不容易去实行的,而绩效考核正是将企业文化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量化。所以说企业文化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绩效考核必须围绕企业文化的内容展开,无论是绩效考核的标准,还是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都必

须始终符合企业文化所要传达的意思,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好地认同企业文化,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二)绩效考核是实现企业文化的辅助

企业文化是软性的投入,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来看,自身不易量化考评。在工作中,员工的积极性、精神面貌、价值观等因素的考评,只能是一些模糊的描述。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行为准则,指导或者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所以其效果不易通过自身量化。而在绩效管理中,其考评的原则是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要行为化,这正好可以弥补企业文化的不足。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可以很好地考核企业文化是否符合企业。

在绩效管理中,已经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并且尽量做到企业的目标与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相当于为每个员工提供自身的发展平台,就起到了激励的效果。使得一位员工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感觉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奋斗。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绩效就会大幅提高,团队的绩效也会随之提高。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使企业文化深深扎根到每一位员工的意识中去,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塑造以人为本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中国现有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了,但是我国许多企业,虽然有一套很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但是却很少能够很好的实施,完全是空有一套架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更使企业文化成为一种摆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我国传统观念“不得罪人”的影响,使得企业中有一股“老好人”的风气,大家都不愿意在考核时对别人做出反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则是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在绩效考核时,往往对老员工加以照顾,这点对年轻员工的打击是很大的。这两个原因,正是酿成了现在很多企业空设绩效考核的尴尬境地。更严重的,则会使企业多数员工认为考核不公平,完全忽略自己的不足,而是将原因归咎于他们上司没有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

在这方面,联想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联想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踏实实工作,正正当当拿钱”,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即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手段和流程。不是以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人员的录用和选择,而是在对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基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联想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

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每个员工进入联想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学历也会有高低,但只要有能力,创造出了显著的业绩,都可以得到重用,都能够有所发展。在联想,因为业绩突出,一年之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仅三个月,能力强得到重用者有之。在联想,你永远会是“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给自已提出更高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二)以人文本的绩效考核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越发深入企业,企业家们都已经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管理都必须围绕员工展开,这样才能是企业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而企业文化也应该围绕以人文本展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关注的是员工的个人发展、人生规划等问题,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理念。

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宣传及培训工作非常必要,消除和澄清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让大家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企业的业绩,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只有企业获得发展,员工才能更多地分享企业成果,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思想引导,深化员工对个人和企业关系的认知,管理者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价值观以及具体的工作要义同步传递给被考核者,双方就考核达成共识与承诺,让考核真正深入人心,为绩效考核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借助纵向延伸的考评体系,在公司中倡导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在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标准形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征求员工的意见,全员参与,一方面提高了员工对考核的认知度,大家理解和接受了绩效考核,减少考核工作的推行阻力;二是保证考核指标更加明确、可行,从而 ……此处隐藏6913个字……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不管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其内生的理想和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并经受了时间的砥砺和沉淀。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理想和价值观,不可能形成真正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3.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因”和“果”的关系。绩效管理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企业在不断提升员工绩效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员工的价值取向,最终固化为企业文化,所以,有什么样的绩效管理,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来说,绩效管理是因,企业文化是果。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并不是存在于绩效管理之后,企业一经建立,自觉或不自觉,很快就会形成自有的理想、价值管理和行为规范,也就出现企业文化雏形。这些处于朦胧或混沌形态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中各层级员工对企业和员工的“高绩效”的认知,而基于塑造“高绩效”的考核和奖惩仅仅是这种认知的物化工具和外在表现,这时候,企业文化是因,绩效管理是果。所以,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互为因果。这种关系决定了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如果方向相同,就会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如果彼此之间出现错位,甚至互相冲突,其必然结果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混乱和绩效管理失败,两者兼而有之,形成最差的“双输”格局。

(2)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工具”和“目的”的关系。由于绩效管理强烈的导向作用,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形成、促进和保持企业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以实现文化管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绩效管理不仅是提高组织和员工工作绩效的工具,更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工具,其终极目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工具”和“目的”的关系,决定了绩效管理必须服从于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文化。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确保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和企业文化的指引方向保持一致。

二、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方式是宣传口号、培训灌输等,和这些方式相比,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成效更加明显,具有更好的实践性和适用性。比如,如果一个企业希望具有创新的文化,宣传和培训等常规手段当然可以用,但如果把创新进行指标量化、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员工,然后引入考核和奖惩机制,员工就会很快意识到,创新,是这个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评价。通过一次绩效考核,就在员工心里埋下了创新的种子,这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1.绩效管理是塑造企业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绩效管理有目标、有过程、有考核、有奖惩,并且不断循环,从而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绩效,体现了强烈的导向作用,明确指出了一个时期内企业的战略目标、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绩效管理过程视为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周期,而不断循环的绩效管理就是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强化和固化。

2.绩效管理是连接企业文化和员工岗位工作的桥梁

形式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忌。我们常见的宣传口号、重大活动和教育培训,虽然声势浩大,但往往会因为脱离工作实际而流于形式。而通过绩效管理,企业理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可以通过层层分解落(更多请你搜索wWW.)实到员工的岗位工作,变成员工某一个时间内的工作目标,绩效管理成为一座桥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员工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体会企业理想和价值取向,并逐渐成形和固化,企业文化不再是空中楼阁。

三、企业文化指引下的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绩效管理是工具,企业文化是目的,这是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关系。企业文化为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就必须与企业文化指引的方向相吻合,从较高层次的绩效管理系统和制度,到考核指标和结果兑现,在深层次上都要和企业文化相吻合。一个与企业文化基本方向不一致的绩效管理必然会失败,如果不能尽快纠正,甚至会导致价值观念混乱,最终架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纸面上。比如,一个倡导员工关系和谐的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上却力求更大的奖惩力度,甚至引入末位淘汰,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2.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的长期性

绩效管理是有明确的周期性的,在短期内,比如一个绩效考核周期,绩效管理直接作用于短期目标的完成,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要真正形成优秀的、具有正面意义的、能够真正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必须在企业文化基本方向的指引,长期坚持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长期的作用,强化和固化员工的价值取向,绩效管理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更进一步,绩效管理的长期性还体现在基本理念和方向的一贯性,也就是绩效管理体现的基本理念要一贯保持和企业文化一致,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化,基本理念的随意变化同样会导致员工价值取向的混乱和企业文化的失败。

3.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人本”性

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服从于企业文化的指引。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包括企业的普通职工。所以,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应当以人为本。

绩效管理要以人为本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充分实施以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的人性化管理,要求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发挥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更不能造成甚至加剧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著名it企业intel曾经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分为a、b、c、d、e五等,其中c等的员工最多,但在潜意识里面,他们自认为他们是领导眼中“最差”的员工,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后来,intel公司把考核结果简化为“杰出”、“成功”、“有待改进”三个等级,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另一个方面,在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围绕人性的本质进行制度设计和考核奖惩。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不同的员工具有

不同的需求,同样的奖惩措施具有不一样的保健和激励作用。比如,对一线工人,奖金的考核具有显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但对于专家型员工,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具有更强烈的激励作用。

四、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互相推动

绩效管理是“工具”,企业文化是“目的”,企业文化为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绩效管理作为最有效的工具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同时,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存在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关系,优秀的绩效管理必然会加快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每一个流程。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推动和相辅相成,分别对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者,提供了另外一个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视角。

阅读此文后还关注了以下内容:

企业文化咨询之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提纲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提纲

企业文化绩效论文

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绩效管理提纲(精选多篇)[此文共1160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