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相较于往年,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是拔节的一年,是在经历风雨还坚持向前的一年。一说到要总结,那些带着新团队努力开拓的日子、那些和上访家长“斗智斗勇”的日子、那些和老师专注课堂的日子、那些和孩子操场奔跑的日子就像是电影一幕幕在脑海中循环播放,让人思绪万千。
要说总结,不如说是记录,记录这一年来的点滴和得失、快乐和沮丧、努力和退缩。如果说2018年的我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里,那么2019年的我就是坚定信心想要扎根在这里。跟着教育一起走过的路不一定全是坦途,但一定是怀揣着对中国教育的期望和情怀,所以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之后也算是让我和这所学校有了教育的模样。
怎样管理学校?这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校园文化?这里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这一年,当所有的起步工作基本完成后,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毕竟这是一所完整的学校,就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有性格、情绪、原生家庭的印记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人格。于是,我开始带着团队真正的发现、认识、塑造,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学校的脊梁,一个个特色鲜明、多维度开展的特色课程成为了学校的血液,全国啦啦操最终站的双料冠军成为了学校的名片。
这的孩子都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这的家长期待孩子有怎样的成长?这的家长又对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期待?我们努力的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结果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这的孩子需要看更广阔的世界、这的家长需要专业的家庭教育的指导、这的家庭需要更温暖的家校沟通。于是,家校共育有了适合发展的肥沃土壤,社区课堂成为了更多家庭在学校教育外的温暖所在。
我们的老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需要什么?还能得到什么?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老师的辛苦付出,也正因自己是从一线老师走向管理岗位,我更能理解那些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渴望什么、期待什么。所以,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做了更全面的分工和成长计划,更多元、更有针对性的校内外培训;更严格、更细致的汇报课、赛教课;更精心、更全面的课程编写;更高阶、更专业的课题申报,都是老师能够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还想做什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老师们的发展、家长们的好评,我开始想要看清自己,看清我的能力都有什么;还能有什么;我还能通过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为这所学校带来什么,我开始看一些学校管理的专业书籍、工作之余开始主动报一些和学校管理有关的课程、开始了解国内外优秀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特色。
如果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这所学校带给我的,那么这所学校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参与并见证的,我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