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成长的方式,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学习,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古老”在于人类从生命开始就学观察、学说话,孔子就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学习是经常性的事,也是充满乐趣且富有生命色彩的源泉。“全新”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讲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向全党提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的主张,提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任务。1993年7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会议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而且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自觉性。我们的口号应该始终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学习问题,一年多来已先后围绕宪法、经济形势、就业、科技发展、军事变革、党的思想理论、文化产业、依法治国、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史、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等主题进行了多项集体学习。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的良好学风,而且也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谦虚谨慎、率先垂范的工作风格,更体现了求真务实而又意义深远的战略谋划,为全党全民大兴学习之风树立了榜样。然而,一些部门乃至有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认识并不到位。一是虽然口头上重视学习,但对加强学习的危机认识不足,缺乏切肤之痛;二是学习的组织、制度普遍是有的,但真正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三是围绕学历的学习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围绕能力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重“证”轻“能”,把过程当作目的;四是适应性学习比较普遍,但发自心底的追求理想的创业型学习不够。存在以上问题是客观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资历,甚至还掌握一定的权力,于是,安逸中滋生惰性,权力中滋长骄横,个性膨胀中自己的认识发生错位以至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感官麻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而浑然不知”。正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所述,如果把青蛙放到摄氏80度的水锅里,青蛙会马上跳出逃生,但如果把青蛙放在温水锅里,不惊动它而慢慢的加温,它就感觉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温度越来越高的水锅里怡然自得,直至死去。从自身学习的角度看,如果认识不到学习的危机,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而停止生存的追求和努力,就很难逃脱“温水锅里青蛙”的命运。无论是思想的还是躯体的窒息和死亡,对个人和事业来说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此,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时代和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实现人的全面进步,不学习不行,一般性学习不够。不仅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更要切实地提高我们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什么?“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虽然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把学习力应用于党政机关的范例,但笔者认为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引入学习力的理念,用学习力的管理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学习力是什么?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笔者认为还应增加“学习创新力”。即表述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习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的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我们更应认清这个形势,适应这个要求。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的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的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即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提供最好的决策依据。适时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莎士比亚说:“事情没有好与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社会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你的思想就是你最大的敌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转变思维和观念,尤其是一些旧的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回首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路,也是转变观念的路,从“以阶段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从gdp到“绿色gdp”,等等,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转变观念才能转变一生”。如果我们仍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指导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显然会事与愿违。同样,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宋代文学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 ……此处隐藏4639个字……的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
党的宣传工作者所必须遵守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作,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和决议。”
(四)党的群众纪律。党的群众纪律,是指党员和党的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处理党组织、党员和有关人员与群众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五) 党的经济工作纪律。党的经济工作纪律是指党和国家为了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开展而制定的经济工作政策和经济工作制度。它是党组织对党员在经济活动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在经济方面违反党的纪律,就会构成经济类错误。
经济类错误主要包括下列具体错误:
⑴贪污公共财物;⑵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国家、集体、个人财物;⑶在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应交公而不交公;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⑸收受贿赂;⑹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索取收受钱物;⑻行贿;⑼盗窃财物;⑽诈骗财物;⑾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投机倒把;⑿隐瞒、截留国家财政收入;⒀虚报冒领、骗取国家财政拨款或补贴;⒁挪用公款,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⒂个人
用公款旅游、吃喝;⒃违反财务开支规定,挥霍浪费;⒄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⒅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较大,本人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等违纪行为。
(六)党的保密纪律。党的保密纪律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机密的行为准则。党章明确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作为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并写进了入党誓词。
(七) 党的外事纪律。党的外事纪律是指党和国家在外事活动中一系列原则的具体化,是所有涉外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及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第一、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纪律观念。
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呢?其一,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和法律意识;其二,要加强党员干部党规党纪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教育;其三,要使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党规党纪和法律进行决策和管理,提高执纪执法的水平。
第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的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第四,必须严肃党纪,坚决处理党内的违纪者。
第五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发言材料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发言材料
王坪小学:张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官员与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立于不败之地。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是群众路线科学体现并具体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英雄,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时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是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哲理。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亿万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在哲学上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在哲学上这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施正确的领导。
三是群众路线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任何一个胜利和成功,都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结果;离开群众,违背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革命就会遭受损失,甚至失败。
四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五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党的七大高度概括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二、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战略任务。共产党靠什么“得民心”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由小到大,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胜利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以往开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在当前新形势下,开展这项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
本网向您推荐相关范文:关于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发言提纲
《解放“学习力”》学习体会
学习提高学习力心得
《学习力》读后感
浅谈组织学习力的建设
文档为doc格式